新台灣之光100(書+DVD)

不凡的人物,讓世界看到台灣;不凡的靈魂,讓台灣感動世界
  • 作者:遠見編輯
  • 出版社:遠見雜誌社
  • 出版日:2011/3/12
  • ISBN:9789868707412
  • 語言:中文
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 

序/導讀

【編者的話】
尋找全國一起向上的力量


今年以來,中華民國建國100年的倒數計時,成為整個社會熱門的討論話題。《遠見》做為一個媒體,到底該選擇什麼角度來紀錄這個關鍵時刻呢?

今年初,我開始研究這個專題時,一度碰到撞牆期,不知道該如何著手,就在這個時候,我陸續注意到報紙上報導台灣設計師古又文得到美國服裝設計大獎、85度C得到亞洲服務業TOP100品牌獎、麵包師傅吳寶春得到國際麵包冠軍、曾亞妮獲女子高爾夫球比賽奪冠、魔術師劉謙在大陸暴紅、ACER宏?今年第一季首度超過HP,成為世界第一大筆記型電腦品牌等等。社會紛紛用「台灣之光?形容這些在海外得到肯定的台灣人。

你是否也注意到,像這樣不同領域的台灣人得到海外殊榮的消息,幾乎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各大媒體。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當下,台灣各大媒體正瘋狂報導第一個打入美國NBA的台裔小孩林書豪,僅管他不在台灣成長,社會仍認為他是台灣之光。6月底網球選手盧彥勳打出亞洲網球界最好的成績,打入溫布頓比賽前八強,瞬間紅遍全世界,國外各大媒體都在問:Who is Lu(誰是盧彥勳?)原本14歲出國比賽連米(Rice)都不會說、只好餓肚子的靦腆小男孩,6月底在英國街頭大方接受各大媒體訪問,英文已是嚇嚇叫。

尋找台灣生命力到新台灣之光
近年來我有在手機記錄筆記與瞬間靈感的習慣。正當我苦思要如何製作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專題時,因為累積看了一系列台灣之光的報導後,瞬間我得到一個靈感,3月間我在IPHONE手機備忘錄上寫下:

這是新台灣人生命力、新台灣之光,何不用台灣人為主角,談台灣為何可以孕育出世界級的人才與品牌?儘管台灣是國際政治孤兒,但是各行各業的台灣人,可是很令人驕傲的,從財經、運動、設計、再到餐飲、研究發明等領域,都有很多在國際上發光發亮的人才。何不尋找100個新台灣之光,來彰顯新台灣生命力,成為下一個百年前進的動力,這不就是給中華民國建國100年最好的禮物?

當下我覺得很興奮。好像找到了一個很棒的題材。

回想1989年,當時《遠見》雜誌總編輯王力行(現任《遠見》雜誌發行人)曾主導一個特刊、並與著名的作家小野合作,製作《尋找台灣生命力》專輯與紀錄片。

當時的台灣處在苦悶與衝撞的年代,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生命力出口。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不久,從安靜的校園成為媒體記者,當時的心情也是:這是最亂的年代、也是新聞工作者最精采的年代。1987年台灣剛解嚴,接著解除報禁、開放黨禁,股市與房地產狂?,社會陷入投機心態,民主化、自由化與國際化的三股新勢力,讓當時的台灣進入二戰後從未見過的陣痛期。

國內外紛擾多,人才卻百花齊放
社會自由了,卻也脫序了;政治民主了,卻也混亂了,立法院打架聞名全世界;人民富裕了,傳統價值卻失落了……,反省、檢討、懷舊聲音四起,到底自由與民主給台灣帶來的是好或壞?許多學者專家紛紛論述,也紛紛強調:這只是陣痛期。

如今20年過去了,所謂「陣痛期」似乎永遠沒有真正走過去,今天的台灣仍然政治動盪,社會很難產生共識。兩岸關係雖然改善,互動也變多了,但是政治上,台灣仍是國際孤兒。光亞洲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簽了50多個,只有台灣跟北韓命運一樣,一個也簽不下來,快要在經濟上變成孤兒。當然6月29日兩岸在大陸重慶簽署ECFA,能多大程度改善台灣這種孤兒狀態,仍有待時間來確認。

政治、社會、治安、經濟、就業等種種問題,讓很多台灣人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滿意度,可能真的不一定很高,但是儘管有很多怨言,這塊土地、這個社會、這個環境仍然是很可愛的。在集體不滿意情緒中,其實台灣已經是一個不一樣的新台灣。

在民主化、自由化與國際化20多年後,這個社會在吵吵鬧鬧中,也似乎蛻變了。比起以往封閉與戒嚴時期,這個社會多了很多創意、多了很多包容、多了很多自由開放的空間。因此過去不受重視的許多領域,在家庭、社會、與教育的開放包容下,現在都紛紛冒出人才來。讓台灣的人才出現百花齊放的現象。

因此台灣有21歲的高爾夫球后曾雅妮、28歲的亞洲網球天王盧彥勳、28歲得到世界魔術傑出貢獻獎梅林獎的李佳峰、有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江秀真、有土生土長的古又文得到世界設計新秀、有世界最會扯鈴的林韋良、一唱成名的小胖林育群……。

這20多年來台灣僅管是政治孤兒,儘管多數媒體都只聚焦本土新聞,但是多數國人因為工作與旅遊卻經常出國,台灣人民是比想像中具備國際視野與企圖心的,因此台灣社會又多了很多創新與國際曝光的能量。例如產業上終於看到了代工之後,品牌、設計與研發的能量出來了。ACER電腦、HTC智慧型手機,兩大品牌幫台灣打下品牌的江山。設計人才也紛紛出頭,有遠東科大創造力中心主任陳玉崗帶領學生發明創新,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專利的大學共1257件,設計師謝榮雅一個人就得到全世界四大設計獎共70多項得獎紀錄、蕭青陽入圍三次葛萊美唱片設計獎……。

找回傳統台灣精神,彰顯生命力
而在台灣社會價值觀常被批評失落的年代裡,其實在許多角落,我們還是發現了奉獻、付出、認真、與吃苦耐勞、不向命運低頭等傳統台灣精神,在許多角落被許多台灣人徹底發揮實踐了。原來這些價值不是不見了,只是沒有被彰顯。因此當美國《TIME》雜誌把台東菜市場裡的阿嬤陳樹菊找出來時,大家才會深受感動。從國小學歷的陳樹菊累計捐出2000多萬幫助貧困小孩、再到國中學歷的吳寶春不向命運低頭,能精益求精,做到世界麵包冠軍,南投原住民校長馬彼得為了讓原住民小孩有未來,帶起原聲合唱團、路竹會會長劉啟群行善200多趟,獲得菲律賓頒發的古西和平獎……。

因此,就在台灣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前夕的關鍵時刻,《遠見》率先推出了《新台灣之光100》專輯。希望彰顯新台灣生命力,給台灣打氣。台灣不是只有亂的這一面,台灣還有善的、好的、激勵人心、也就是擁有厚實軟實力的那一面。

本次報導99個台灣人(或團隊)奮鬥的故事。他們的共同特色是: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台,在各自專業領域中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獎、或得到專業肯定、或揚名海外的事蹟。

由於台灣在政治上被孤立,透過這些台灣之光,讓全世界看到台灣。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個人的成長奮鬥,也有台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。更彰顯了台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。

啟動「尋找下一個台灣之光」
綜合分析這些人又彰顯了哪些台灣人的軟實力呢?包括,多元、開放、創新、國際、彈性靈活、吃苦耐勞、堅持與毅力、冒險、奉獻回饋與熱情。

《遠見》編輯部透過各種管道蒐集與篩選過濾後,共選出99位新台灣之光的代表人物。這份名單不包括早已經是國人熟悉的國際級台灣人才,例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、ACER創辦人施振榮、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、大導演李安、侯孝賢或是棒球選手王建民等等,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早已經是國人耳熟能詳。因此,本次著重在報導近三到五年內崛起的新秀、或是比較被忽略的台灣之光。

為什麼本次只報導99個人物(或團隊)的故事?因為我們認為,在這個多元、開放、國際與包容的台灣,人人只要堅持努力,第100個新台灣之光,可能就是你。《遠見》同步在網路上啟動尋找下一個新台灣之光的活動,希望大家踴躍推薦。《遠見》將挑選適合報導的對象,未來一年內每期推出新台灣之光報導。(詳情請見第404頁的活動,www.gvm.com.tw)

再逐一分析這99個新台灣之光,年紀最輕的是小提琴手曾宇謙,才16歲。學琴一年,6歲就上台比賽;9歲拿到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1名;11歲參加國際賽,得到曼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大賽第3名,去年還在西班牙拿下薩拉薩德大賽首獎,是台灣第一位在這兩項比賽獲獎的音樂家。但是他並不是只有天分而已,他練琴比誰都認真。

年紀最大的是71歲的國際攝影比賽常勝軍江村雄,26年來已獲得8000多張入選證,以及600餘面獎牌。今年,又以年度累積606分,創下藝術組世界第2與自然組第3名的紀錄,成為台灣奇蹟。他展現的是少有的專注與堅持。

本次入選的99個人物(或團隊)中,20歲以下的有5個,20 ~ 30歲以下的有26個。這些3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,尤其在過去台灣較不重視的領域,如運動、技藝與表演雜技,表現傑出。而30 ~ 40歲的有近20個,顯示台灣中生代也人才輩出。另外研究領域有不少傑出學者與慈善家,超過60歲仍孜孜不倦鑽研,或熱心公益。

再分析這些新台灣之光的出生地,首善之都台北市占21個,人數最多,其次是高雄市9個,台北縣8個,桃園縣8個、高雄縣與屏東縣各5個、台南縣和彰化縣各4個、台中縣台東縣台南市花蓮縣各3個,宜蘭縣南投縣各2個。其他各縣市各一個。是否有城鄉差距造成人才分布不平均,是將來值得探討的問題。另外還有兩個來自香港與緬甸華僑周永明,長期居住在台灣,成為道道地地台灣人,均對台灣貢獻很大。

《遠見》尤其希望這本專刊能影響下一代,希望專輯與紀實片可以走進全國每一個高中與大學的教室或圖書館,讓台灣的年輕世代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想像,鼓勵他們努力追求夢想,積極努力不懈,將來他們也會是新台灣之光。人人都有可能是新台灣之光。

做完這本專輯後,讓我深深感覺台灣人民的可愛、專業、韌性與堅持。僅管對外處境不是很好、僅管內部天天吵吵鬧鬧,但是一個又一個台灣人已經大步走出自己的路。他們讓台灣在世界不缺席。還有什麼比這些人聚集起來的集體能量,給中華民國百歲周年慶更好的獻禮?這是全台灣一起向上的力量,一起走向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ss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